作者姓名 |
通讯作者 |
题目 |
期刊名称 |
年卷期 |
起止页码 |
收录类型 |
影响因子 |
扫描上传 |
宋乃庆、李光树、康世刚、张辉蓉、于波 |
宋乃庆 |
小学数学教育教材新体系 |
重庆日报 |
7 |
7-8 |
CSSCI |
|
|
廖晓衡,唐恒钧,宋乃庆 |
宋乃庆 |
顶岗实习中师范生专业素质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39(01) |
63-69 |
CSSCI |
|
|
黄燕苹,陈碧芬,宋乃庆 |
宋乃庆 |
西藏初中数学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 |
民族教育研究 |
2012,23(4) |
57-60 |
CSSCI |
|
|
李玲,宋乃庆,龚春燕,韩玉梅,何怀金,阳泽 |
宋乃庆 |
城乡教育一体化:理论、指标与测算 |
教育研究 |
2012(02) |
41-48 |
CSSCI |
|
|
朱黎生,宋乃庆 |
宋乃庆 |
格式塔美学对数学教学的启示 |
数学教育学报 |
2012,21(06) |
10-12+87 |
CSSCI |
|
|
李国强,宋乃庆 |
宋乃庆 |
数学教育联系生活现实钟摆现象与省思 |
中国教育学刊 |
2012(5) |
30-33 |
CSSCI |
|
|
唐小为,李佳,宋乃庆 |
宋乃庆 |
课堂科学辩论实施探究——以中美中小学科学课堂案例比较分析为例 |
课程·教材·教法 |
2012,32(05) |
105-110 |
CSSCI |
|
|
朱黎生,沈南山,宋乃庆 |
宋乃庆 |
数学课程标准“双基”内涵延拓的教育思考 |
课程·教材·教法 |
2012,32(5) |
41-45 |
CSSCI |
|
|
廖晓衡,李岭,宋乃庆 |
宋乃庆 |
城乡统筹下的职业教育战略发展地位与对策研究——以重庆为例 |
教育与经济 |
2012(02) |
22-26 |
CSSCI |
|
|
王标,宋乃庆 |
宋乃庆 |
西南地区农村义务教育三级课程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38(04) |
53-62+174 |
CSSCI |
|
|
邝孔秀,宋乃庆 |
宋乃庆 |
我国双基教学的传统文化基础刍议 |
中国教育学刊 |
2012(4) |
46-51 |
CSSCI |
|
|
宋乃庆,凌琳,邝孔秀 |
宋乃庆 |
关于造就教育家的思考 |
今日教育 |
2012(09) |
32-34 |
CSSCI |
|
|
黄燕苹,李富洪,宋乃庆 |
宋乃庆 |
古典算术问题解题策略探析 |
数学通报 |
2012,51(3) |
35-41 |
CSSCI |
|
|
陈燕,宋乃庆 |
宋乃庆 |
美国中小学共同核心标准的建立及探析 |
比较教育研究 |
2012(3) |
37—41 |
CSSCI |
|
|
李静,宋乃庆 |
宋乃庆 |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参考书的编写 |
数学教育学报 |
2012,21(03) |
17-19 |
CSSCI |
|
|
杨欣,张辉蓉,宋乃庆 |
宋乃庆 |
基础教育对创新人才培育的障碍与对策 |
中国教育学刊 |
2012(11) |
1-4 |
CSSCI |
|
|
李静,刘志扬,宋乃庆 |
宋乃庆 |
基于多元表征发展代数思维的教学模式研究①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1,36(03) |
268-271 |
CSSCI |
|
|
杨慧娟,黄燕苹,宋乃庆 |
宋乃庆 |
中国基础教育在改革、继承与自信中前进——数学教育家张奠宙先生心声及启示 |
中国教育学刊 |
2011(11) |
9-11+36 |
CSSCI |
|
|
宋乃庆 |
宋乃庆 |
尽快促进我国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的研究和发展 |
民族教育研究 |
2011(06) |
18 |
CSSCI |
|
|
于波,宋乃庆 |
宋乃庆 |
中小学校长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办学角色定位 |
教育研究 |
2011(06) |
23-27 |
CSSCI |
|
|
杨新荣,宋乃庆 |
宋乃庆 |
国际民俗数学研究: 特点、趋势及启示 |
民族教育研究 |
2011,22(06) |
32-35 |
CSSCI |
|
|
谢幼如,宋乃庆,刘鸣 |
宋乃庆 |
基于问题的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 |
电化教育研究 |
2010(01) |
36-38+47 |
CSSCI |
|
|
陈碧芬,宋乃庆 |
宋乃庆 |
藏族初中数学教师 PCK 及其影响因素探究 |
民族教育研究 |
2010(03) |
62-68 |
CSSCI |
|
|
李静,宋乃庆 |
宋乃庆 |
关于新小学数学教学参考书编写的思考 |
数学教育学报 |
2010,19(03) |
78-81 |
CSSCI |
|
|
沈南山,宋乃庆 |
宋乃庆 |
数学教育应试观争鸣现象的文化审思 |
中国教育学刊 |
2010(11) |
58-60 |
CSSCI |
|
|
宋乃庆,唐恒钧 |
宋乃庆 |
我国义务教育中的“减负”问题探析 |
今日教育 |
2010(9) |
18-20 |
CSSCI |
|
|
杨豫晖,宋乃庆 |
宋乃庆 |
小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结构研究 |
课程·教材·教法 |
2010,30(04) |
54-57+78 |
CSSCI |
|
|
徐兆洋,宋乃庆 |
宋乃庆 |
检视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论争 |
数学教育学报 |
2010,19(05) |
17-20 |
CSSCI |
|
|
杨豫晖,宋乃庆 |
宋乃庆 |
教师教学决策的主要问题及其思考 |
教育研究 |
2010(09) |
85-89 |
CSSCI |
|
|
张奠宙,宁乃庆 |
宋乃庆 |
六十年数学教育的重大论争 |
小学教学(数学版) |
2010(02) |
53-54 |
CSSCI |
|
|
徐兆洋,廖晓衡,宋乃庆 |
宋乃庆 |
提高西南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质量研究 |
中国教育学刊 |
2010(1) |
1-4 |
CSSCI |
|
|
于波,宋乃庆 |
宋乃庆 |
20 世纪我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其特点 |
第三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
2009/05 |
9-15 |
CSSCI |
|
|
张奠宙,宋乃庆 |
宋乃庆 |
60 年数学教育的重大论争 |
人民教育 |
2009(18) |
52-55 |
CSSCI |
|
|
宋乃庆,唐智松 |
宋乃庆 |
试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 |
西南大学学报 |
2009,35(2) |
123—127 |
CSSCI |
|
|
鲁庆云,宋乃庆 |
宋乃庆 |
我国数学试题难度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
数学通报 |
2009,48(4) |
47-49 |
CSSCI |
|
|
温涛,彭智勇,许洪斌,宋乃庆 |
宋乃庆 |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测度:重庆的证据 |
改革 |
2009(05) |
81-87 |
CSSCI |
|
|
朱福胜,宋乃庆 |
宋乃庆 |
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显示度研究——基于重庆市四区县的调查 |
中国教育学刊 |
2009(06) |
16-19 |
CSSCI |
|
|
黄梅,宋乃庆 |
宋乃庆 |
基于三维目标的教学目标设计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9(05) |
99-103 |
CSSCI |
|
|
谢幼如,宋乃庆,刘鸣 |
宋乃庆 |
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的群体动力探究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9(2) |
55-58 |
CSSCI |
|
|
仲秀英,宋乃庆 |
宋乃庆 |
经验学习理论对数学活动经验教学的启示 |
西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35(06) |
129-132 |
CSSCI |
|
|
沈南山,杨豫晖,宋乃庆 |
宋乃庆 |
数学学业成就评价测查试题编制研究 |
教育研究 |
2009(9) |
57-63 |
CSSCI |
|
|
杨豫晖,宋乃庆 |
宋乃庆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
课程·教材·教法 |
2009,29(04) |
39-43 |
CSSCI |
|
|
宋乃庆 |
宋乃庆 |
素质教育观下的教与学 |
中国教育学刊 |
2009(8) |
1-1 |
CSSCI |
|
|
李明振,喻平,宋乃庆 |
宋乃庆 |
数学建模的一般认知过程研究 |
数学教育学报 |
2008,17(6) |
45-48 |
CSSCI |
|
|
朱哲,宋乃庆 |
宋乃庆 |
数学史融入数学课程 |
数学教育学报 |
2008,17(4) |
11-14 |
CSSCI |
|
|
谢幼如,宋乃庆,刘鸣 |
宋乃庆 |
基于网络的协作知识建构及其共同体的分析研究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8(04) |
38-42+46 |
CSSCI |
|
|
宋乃庆,程广文 |
宋乃庆 |
用科学发展观审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青年教师 |
2008(12) |
20-21 |
CSSCI |
|
|
庞坤,李明振,宋乃庆 |
宋乃庆 |
GX 实验是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成功范例 |
西 南 大 学 学 报 ( 自然科学版) |
2008,30(02) |
161-164 |
CSSCI |
|
|
巩子坤,宋乃庆 |
宋乃庆 |
数学教育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热点与反思 |
数学教育学报 |
2008,17(1) |
75-78 |
CSSCI |
|
|
宋乃庆 |
宋乃庆 |
因洗尽铅华而美,因回归自然而真 |
今日教育 |
2008(11) |
55 |
CSSCI |
|
|
徐学福,宋乃庆 |
宋乃庆 |
新课程教学案例引发的思考 |
中国教育学刊 |
2007(06) |
43-45 |
CSSCI |
|
|
谢幼如、宋乃庆 |
宋乃庆 |
网络环境下课堂合作学习的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7(10) |
44-47 |
CSSCI |
|
|
杨豫晖,魏佳,宋乃庆 |
宋乃庆 |
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的内容及呈现方式探析 |
数学教育学报 |
2007,16(04) |
80-83 |
CSSCI |
|
|
程广文,宋乃庆 |
宋乃庆 |
论高等教育本质与高等学校管理科学性 |
大学(研究与评价) |
2007(07、08) |
12-17 |
CSSCI |
|
|
李明振,庞坤,宋乃庆 |
宋乃庆 |
认知弹性理论指导下的高师数学建模教学 |
数学教育学报 |
2007,16(1) |
96—99 |
CSSCI |
|
|
童莉,宋乃庆 |
宋乃庆 |
彰显数学教育的基础性——美国数学课程焦点与我国“数学双基”的比较及思考 |
课程·教材·教法 |
2007,27(10) |
88-92 |
CSSCI |
|
|
宋乃庆 |
宋乃庆 |
平实·朴实·真实 |
人民教育 |
2007(19) |
44—44 |
CSSCI |
|
|
宋乃庆,李士锜,巩子坤,何文忠,张奠宙 |
宋乃庆 |
2006—2007 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纪要 |
数学教育学报 |
2007,16(3) |
99-102 |
CSSCI |
|
|
李铁安 宋乃庆 |
宋乃庆 |
高中解析几何教学策略——数学史的视角 |
数学教育学报 |
2007,16(2) |
90-94 |
CSSCI |
|
|
程广文,宋乃庆 |
宋乃庆 |
论数学课堂活动教学两面性 |
教育学报 |
2007,3(4) |
35—38 |
CSSCI |
|
|
程广文,宋乃庆 |
宋乃庆 |
论教育本体与生活世界 |
西南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33(01) |
123-127 |
CSSCI |
|
|
李明振,庞坤,宋乃庆 |
李明振 |
认知弹性理论指导下的高师数学建模教学 |
数学教育学报 |
2006 |
234-238 |
其它 |
|
|
王宽明,宋乃庆 |
宋乃庆 |
解题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 |
数学教学 |
2006(03) |
3-16 |
CSSCI |
|
|
巩子坤,宋乃庆 |
宋乃庆 |
新课标小学数学教科书总复习设计的原则与策略 |
课程·教材·教法 |
2006,26(08) |
33-37 |
CSSCI |
|
|
程广文,宋乃庆 |
宋乃庆 |
几个数学教学案例的反思与启示 |
中小学教材教学 |
2006(05) |
59-61 |
CSSCI |
|
|
李明振 庞坤 宋乃庆 |
宋乃庆 |
高师院校“数学建模”课程教学研究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6,31(01) |
175-179 |
CSSCI |
|
|
巩子坤,宋乃庆 |
宋乃庆 |
“统计与概率”的教学: 反思与建议 |
人民教育 |
2006(21) |
24-27 |
CSSCI |
|
|
杨新荣 李忠如 王洪 宋乃庆 |
宋乃庆 |
初 中生数学学 习观性别差异的调 查研究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
2006,32(02) |
178-182 |
CSSCI |
|
|
程广文,宋乃庆 |
宋乃庆 |
论教学智慧 |
教育研究 |
2006(09) |
30-36 |
CSSCI |
|
|
品洁,宋乃庆 |
宋乃庆 |
论教学幽默的本质与特点 |
课程·教材·教法 |
2005,25(05) |
26-30 |
CSSCI |
|
|
巩子坤,宋乃庆 |
宋乃庆 |
论数学教育学的范畴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
2005,30(4) |
755—759 |
CSSCI |
|
|
李红婷,宋乃庆 |
宋乃庆 |
变革课程理念 创生课程文化——对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
中国教育学刊 |
2005(10) |
32-35 |
CSSCI |
|
|
宋乃庆 |
宋乃庆 |
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独立学院的发展 |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
2005,2(03) |
1-4 |
CSSCI |
|
|
杨新荣,宋乃庆 |
宋乃庆 |
中美高中学段数学课程标准几何内容的比较研究 |
数学通报 |
2005,44(08) |
14-16 |
CSSCI |
|
|
宋宝和,宋乃庆 |
宋乃庆 |
算法教学策略初探 |
中国教育学刊 |
2005(5) |
41-44 |
CSSCI |
|
|
但琦,宋乃庆 |
宋乃庆 |
大学生数学建模障碍分析与对策 |
大学数学 |
2005(05) |
25-29 |
CSSCI |
|
|
宋宝和,宋乃庆 |
宋乃庆 |
中学数学“双基”教学中的误区及其成因 |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4,17(02) |
89-91+101 |
CSSCI |
|
|
杨豫晖,宋乃庆 |
宋乃庆 |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编写设计探究 |
当代教育科学 |
2004(01) |
59-60 |
CSSCI |
|
|
宋宝和,宋乃庆 |
宋乃庆 |
回归生活世界 凸显自主选择——从两个教学实例谈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的自主选择 |
中国教育学刊 |
2004(07) |
30-32 |
CSSCI |
|
|
宋宝和,宋乃庆 |
宋乃庆 |
淡化“双基”是对“双基”的误解——多元视角下的“双基”解读 |
人民教育 |
2004(11) |
12-13 |
CSSCI |
|
|
巩子坤、宋乃庆 |
宋乃庆 |
数学优秀生培养中需明确的几个观点 |
当代教育科学 |
2004(21) |
61-62 |
CSSCI |
|
|
宋乃庆 |
宋乃庆 |
师范院校发挥人文优势的思考 |
重庆行政 |
2004(6) |
80—82 |
CSSCI |
|
|
朱德全,宋乃庆 |
宋乃庆 |
数学新课标实验教材在西南地区的适应性调查研究 |
中国教育学刊 |
2004(3) |
33-36 |
CSSCI |
|
|
宋乃庆 |
宋乃庆 |
高等院校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4,13(02) |
1-2 |
CSSCI |
|
|
宋宝和 宋乃庆 |
宋乃庆 |
多元视角下的“双基”解读 |
山西教育(教学版) |
2004(16) |
1 |
CSSCI |
|
|
张奠宙,张国祥,宋乃庆 |
宋乃庆 |
东西方数学课程概览——2002重庆数学教育国际研讨会侧记(英文)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3,28(01) |
1-10 |
CSSCI |
|
|
朱德全,宋乃庆 |
宋乃庆 |
建构主义的全息性概念 |
中国教育学刊 |
2003(05) |
40-42 |
CSSCI |
|
|
朱德全,宋乃庆,袁顶国 |
宋乃庆 |
数学新课程在西南地区适应性调查研究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
2003,28(6) |
998-1003 |
CSSCI |
|
|
刘静,宋乃庆 |
宋乃庆 |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复习的教学策略 |
数学教学通讯 |
2003(12) |
1-3 |
CSSCI |
|
|
宋乃庆,朱德全,袁顶国 |
宋乃庆 |
“六连”结构:民族地区农村中学教育的有效模式 |
中国民族教育 |
2003(03) |
33-36 |
CSSCI |
|
|
刘福林,宋乃庆 |
宋乃庆 |
浅谈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编排 |
中小学教材教学 |
2003(10) |
11—13 |
CSSCI |
|
|
肖红,宋乃庆 |
宋乃庆 |
实施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
2003,28(2) |
337—340 |
CSSCI |
|
|
刘静,宋乃庆 |
宋乃庆 |
图形计算器支持下的数学学习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
2002,27(4) |
622-625 |
CSSCI |
|
|
徐学福,宋乃庆 |
宋乃庆 |
探究学习就是创新学习 |
人民教育 |
2002(12) |
29-30 |
CSSCI |
|
|
宋乃庆 罗万春 |
宋乃庆 |
创新学习误区析 |
人民教育 |
2002(01) |
32-33 |
CSSCI |
|
|
罗万春,宋乃庆 |
宋乃庆 |
关于高中数学课程学习的比较研究——对大学生群体的调查与分析 |
学科教育 |
2001(08) |
23-28 |
CSSCI |
|
|
宋乃庆,闵兰,张广祥 |
宋乃庆 |
中学数学区别化课程研究 |
沪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01(03) |
12-41 |
CSSCI |
|
|
徐学福,宋乃庆 |
宋乃庆 |
20 世纪探究教学理论的发展及启示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1,27(4) |
92-97 |
CSSCI |
|
|
刘静,宋乃庆 |
宋乃庆 |
西南地区高中数学学习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报告 |
数学教育学报 |
2001,10(1) |
62-64 |
CSSCI |
|
|
罗万春,宋乃庆 |
宋乃庆 |
极限概念的表征及教学策略 |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1,14(03) |
102-104+43 |
CSSCI |
|
|
朱德全,宋乃庆,罗万春 |
宋乃庆 |
数学课程改革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角色的转换 |
中国教育学刊 |
2001(6) |
37-39 |
CSSCI |
|
|
徐学福,宋乃庆 |
宋乃庆 |
探究教学的模拟问题研究 |
中国教育学刊 |
2001(4) |
46-48 |
CSSCI |
|
|
程广文,宋乃庆 |
宋乃庆 |
论数学课堂交往特殊性 |
数学教育学报 |
2000,9(1) |
28—32 |
CSSCI |
|
|
袁爱玲,宋乃庆,张希希 |
宋乃庆 |
农村初中“文化农技并进”课程改革实验 |
课程·教材·教法 |
2000(6) |
14—17 |
CSSCI |
|
|
宋乃庆,朱德全 |
宋乃庆 |
论数学策略性知识的学习 |
数学教育学报 |
2000,9(2) |
26—30 |
CSSCI |
|
|
张希希,宋乃庆 |
宋乃庆 |
“文化农技并进”刍议 |
中国教育报 |
2000(1447) |
4 |
CSSCI |
|
|
朱德全,宋乃庆 |
宋乃庆 |
论数学教育现代化与素质教育观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
2000,26(1) |
76—81 |
CSSCI |
|
|
李玲 宋乃庆 龚春燕 韩玉梅 何怀金 阳泽 |
宋乃庆 |
城乡教育一体化:理论、指标与测算 |
教育研究 |
2 |
41-48 |
CSSCI |
|
|
宋乃庆,朱德全 |
宋乃庆 |
试论数学异步教学原则的特殊性 |
数学教育学报 |
1998,7(2) |
58-61 |
CSSCI |
|
|
朱德全,宋乃庆 |
宋乃庆 |
论素质教育观下的数学教育 |
教育研究 |
1998(5) |
23—27 |
CSSCI |
|
|
朱德全,宋乃庆 |
宋乃庆 |
谈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与元认知开发 |
学科教育 |
1997(6) |
32-34 |
CSSCI |
|
|
朱德全,宋乃庆 |
宋乃庆 |
中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场情景的表征及其创设策略 |
课程·教材·教法 |
1997(04) |
17-19 |
CSSCI |
|
|
陈重穆,宋乃庆,曾宗燊 |
宋乃庆 |
21世纪的初中平面几何 |
数学教育学报 |
1997,6(04) |
6-8+12 |
CSSCI |
|
|
陈重穆、宋乃庆 |
宋乃庆 |
提高课程效益(GX)实验研究简介 |
数学通报 |
1996(8) |
21-23 |
CSSCI |
|
|
宋乃庆,陈重穆 |
宋乃庆 |
再谈“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
数学教育学报 |
1996,5(02) |
15-18 |
CSSCI |
|
|
宋乃庆,曾崇燊,段泽勇 |
宋乃庆 |
义务教育中的数学——大众数学——兼论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96,21(增刊1) |
88-92 |
CSSCI |
|
|
陈重穆,曾崇燊,宋乃庆 |
宋乃庆 |
从素质教育看21世纪的高中数学课程 |
课程·教材·教法 |
1995(09) |
40-42+34 |
CSSCI |
|
|
陈重穆,宋乃庆 |
宋乃庆 |
义务教育中的数学——大众数学——兼论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 |
川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95,5(04) |
1-4+26 |
CSSCI |
|
|
陈重穆,曾崇燊,宋乃庆 |
宋乃庆 |
“GX”为什么能减轻负担,提高质量,又能节约时间? |
数学教学通讯 |
1995(03) |
2+41-42 |
CSSCI |
|
|
宋乃庆 |
宋乃庆 |
变教训为财富,把整顿当机遇——走出误区的回顾 |
高校编辑出版文集 |
1995(12) |
257-263 |
其它 |
|
|
陈重穆,宋乃庆 |
宋乃庆 |
浅谈提高课堂效益(GX) |
数学教学通讯 |
1994(01) |
1-2 |
CSSCI |
|
|
陈重穆,曾宗教,宋乃庆 |
宋乃庆 |
减轻负担、提高质量——GX(提高课堂效益)实验简介 |
数学教育学报 |
1994,3(02) |
1-4+61 |
CSSCI |
|
|
陈重穆,宋乃庆 |
宋乃庆 |
淡化形式,注重实质——兼论《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
数学教育学报 |
1993,2(02) |
4-9 |
CSSCI |
|
|
陈重穆,罗介玲,宋乃庆 |
宋乃庆 |
《初中数学》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简介(初稿)——《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数学试验课本》介绍之一 |
数学教学通讯 |
1990(04) |
2+1-2 |
CSSCI |
|
|
罗四维,宋乃庆 |
宋乃庆 |
教材要多样化 |
数学教学通讯 |
1989(05) |
2 |
CSSCI |
|
|
王秀泉,宋乃庆 |
宋乃庆 |
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研究——综合运用教材,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
1987(02) |
97-107 |
CSSCI |
|
|
王秀泉,宋乃庆 |
宋乃庆 |
配合中学、开展数学教学改革实验 |
数学教学通讯 |
1984(04) |
2-5 |
CSSCI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