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0日,这是西南大学参赛队伍知道自己获得第十四届“挑战杯”特等奖的日子;2015年11月21日,“挑战杯”闭幕式正式开始,他们拿到了沉甸甸的奖杯,选手们给自己一年的精心准备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此次“挑战杯”特等奖,不仅突破了我校“挑战杯”特等奖零记录,还突破了重庆市“挑战杯”社科类特等奖零记录。
赛后,我院通讯社成员与参加本次比赛的2013级学生汪洋、陆煜锌取得联系,进行简单采访。
成功是一个滚雪球的过程,从学校内部最初的“含弘杯”,再到重庆市“挑战杯”,最后是全国“挑战杯”的特等奖,每一次的参赛作品都有一个质的飞跃。这次“挑战杯”特等奖,是七名队员不懈努力取得的成绩,是老师们一次又一次辛苦的点评,是团委组织的一次又一次的模拟答辩。“挑战杯”特等奖是光辉的,过程却是艰辛无比的。
对于汪洋和陆煜锌来说,他们认为“既然选择了这件事,就要坚持到底,就要把事情做好,要有一颗追求完美的心,对于老师说的可改可不改的东西,也要把它做到完美”。
“假期是别人的,一个电话就必须找到你,你需要随时有时间来完成这件事,即使晚上熬夜,老师一遍一遍的否定,也只是为了更好的作品,”汪洋说,“这是一个原则的问题,选择了,就应该做好,或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则,在厌倦时依旧选择了坚持,看着越来越好的作品,也是很开心的。”
参加“挑战杯”,获得特等奖。在他们心中,这份成功也是团队中每一个人都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得来的。“成功是需要团队的,或许团队中每一个人都是很优秀的,但一个优秀的团队不仅需要每个人都很优秀,更需要团队的默契,分工明确,相互理解,才会有好的作品。”汪洋说。或许正是因为每个人都很优秀,所以要做成一件优秀的作品反而更难。“刚开始因初次合作会出现小问题,但同甘共苦后,默契也来了,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一个团队在合作中也是在不断成长的。”始终合作坚持着比赛的他们,“信任”无疑是他们成功路上最强的助推器。
颁奖是收获的时候,即使领奖台上只有一个人,但这份成功却是很多人的。他们说:“在这次比赛的背后也有许多老师为此付出了许多,他们对作品的问题给出建议是至关重要的,正因为这些正确的建议,才使得这结果变得更加完美。”
这一次成功,是他们坚持不懈,精益求精得来的果实。只要相信自己,努力就会有收获。他们也表示“面对今后的比赛,将会更加从容一些”。相信他们会在成功的路上越走越远。
澳门威斯尼斯人wns888入口学生通讯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