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学分制?我校实施的学分制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学分制是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以学分计算学生学习量、以学分绩点衡量学生学习质量。
学分制主要内容:选课制、学分计量制、学分绩点制、弹性学制、主辅修(含双学位)制、学分互认制、学业导师制、免修免听制、补考重修制、“2+1”学期制。
2. 学分和学分绩点是如何计算的?
学分的最小计量单位为0.5,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在考核合格后即可取得相应学分。理论课18学时计1学分,实验(践)课27学时计1学分(既有理论又有实验的课程,实验部分按此标准折算),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每周计1学分,实习1周计1学分,体育课原则上36学时计1学分。
平均学分绩点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平均学分绩点=课程学分绩点总和÷课程学分总数
3.学分替代和学分互认是怎么规定的?
学分替代:(1)跨专业修读其它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分,记入个性化选修课程学分,可以替代通识教育选修课或本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学分;(2)参加辅修专业学习而未能结业,已修读的学分可替代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学分;(3)参加学校教务处认可的网络课程学习获得的学分,可替代相应课程学分;(4)自主创新创业学分均可替代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学分,其中,科研学分可替代专业发展选修课程学分,技能学分、实践学分可替代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学分,创业学分可替代专业发展必修课程、专业发展选修课学分,但不能替代核心课程学分。替代学分不超过10学分,不能重复替代。(5)各类运动队学生,可申请用训练课成绩替换当学期部分课程(从2014级起,只能替换非核心课程)成绩,其中,高水平类运动队学生每学期可申请替换6学分,体育专业类运动队学生每学期可申请替换4学分,公共体育类运动队学生每学期可申请替换2学分。
学分互认:凡经学校同意在其他211学校、与学校签订有学分互认协议的高校和学生出境学习期间(不包括自费出境留学)所修课程的学分,经学院审核、教务处同意,可以按规定转换为本校课程成绩和学分。
4.什么是学业导师制?
学业导师制是实施和完善学分制的一种辅助制度,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要求教师关注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整个教育过程和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教育环节,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什么是“2+1”学期制?
“2+1”学期制是我校为了进一步推进学分制教学改革,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而提出的一种学期制改革模式。将一个学年分为“2+1”学期,“2”即传统的秋季和春季学期,“1”即在秋、春季学期之间,设立选择性的夏季学期。秋季学期、春季学期教学时间均为19周,夏季学期教学时间为3-6周,构成“19周+19周+(3-6)周”的“2+1”学期模式。
6.夏季学期的教学内容是如何安排的?遵循那些基本原则?
教学内容:全校通选课、辅修专业课程、双学位专业课程、实验课程、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重修课程、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短期培训、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学习、社会实践、海内外实习等。
基本原则:在夏季学期上课实行三自愿的原则,即学院自愿、教师自愿和学生自愿。
7.什么是培养方案?培养方案起什么作用?
本科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规范性文件,是学校组织教学和培养人才的基本依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首要环节,是审核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基本依据。
8.培养方案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培养目标与具体要求、学期与学制、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结构及应修学分比例和教学计划表。
9.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有哪几类?
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发展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个性化选修课程、自主创新创业共六类。免费师范生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除上述六类课程外,还设有教师教育类课程。
10.什么是创新实验班?目前开设的创新实验班有哪些?
开设“创新实验班”是学校实施“西南大学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和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主要内容,“西南大学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含“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和“创新人才培养计划”2个子计划,是学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积极探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
学校自2006级开始在澳门威斯尼斯人wns888入口、历史文化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工学院开设4个创新实验班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途径。学校成立含弘学院,开设拔尖人才培养“吴宓”班和“袁隆平”班;实施教育部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设立卓越教师培养“师元班”和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神农班”;分别在教育学部、心理学部、食品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生物技术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开设有9个院级创新实验班,构建了“1+2+9”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11.学生修学年限有何规定?
普通本科标准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3~6年(含留降级、休学时间计算在内);免费师范生实行学年制,时间为4年。
12.学生怎样报到注册?
第一学期后的每学期,在规定的返校时间内,学生须交清学费和学校规定的费用后(特殊情况经相关部门批准的除外),持学生证到各学院办理注册手续,没有按时注册的学生,其选课无效,且不能参加考试和获得相应学分。
13. 学生如何申请请假?
学生因病或其它原因不能坚持学习的,应办理请假手续。请假10个工作日以内的,由班主任(或辅导员)审批;达到10个工作日的,由主管本科教学的学院(部)领导审批。学生一学期请假时间最长不超过30个工作日。请假期满后,学生应及时到校学习,并向学院(部)销假。需要续假时,其手续与请假手续相同。续假批准与否,学院(部)应及时回复学生本人。
学生请假的申请书、医院(县级以上)证明及有关负责人审批意见应存所在学院(部)备查。未经请假或请假未经批准而缺席上课为旷课。对旷课学生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14. 转专业的时间及操作程序?
学校每年春季学期统一组织一次转专业工作。每位学生只能申请转入一个专业。获准转专业的学生,在秋季学期开学时到转入学院(部)报到,到转入专业学习。转专业工作流程如下:
每年春季学期,需申请的学生在教务处主页查阅各学院(部)制定的转专业工作实施方案(包括接收学生转专业的具体条件、要求,考核的内容、办法和安排,以及拟接收转专业的学生名额),向接收学院(部)提交申请材料。拟接收学院(部)负责组织学生考核,确定拟接收学生名单。教务处汇总拟接收学生名单初审后,报转专业领导小组审核,并由主管校长批准后公示3天,无异议后按程序公布获准转专业学生名单。
15. 学生在哪些情况下不可以申请转专业?
在高考招生时的文科类与理科类、艺体类与普通类之间跨类申请的;在不同招生批次之间跨层次申请的;单列录取标准,按特定方式和类别(如定向生、国防生、专升本、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等)招收和培养的;正在休学或保留学籍的;受过纪律处分的;应作退学处理的;已转过专业的;三年级及以上的。
16. 学生休复学有要求吗?
学生休学一般以1学年为期,学生在校期间休学次数不得超过两次,休学年限累计不得超过两年,休学时间计入学生在校学制时间。距毕业时间不足2个月时不能休学。
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前正在学校就读的学生(含新生),服役期间按国家有关规定保留学籍或入学资格,退役后2年内允许复学或入学。
在校学生休学创业的,可以保留学籍3年。
学生休学期满,应于开学前5个工作日内办理复学手续。
17. 学生旷课须退学吗?
未请假或请假未获准,连续2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活动,或1学期累计旷课达到60学时及其以上的须退学。
18. 学生在校期间成绩对学业有何影响?
在校期间考核不合格必修课程(重修合格不计入内)达到24学分的须退学。毕业时有不合格必修课程,不能获得毕业证书;授位平均学分绩点达不到2.0以上,不能获得学士学位。
19. 学生如何查询本人学期课程成绩?
学校规定每门课程考核结束后10日内,任课教师必须在教务系统中提交成绩。学生可登陆教务系统自主查询,或持本人校园一卡通到南区行政楼底楼的自助打印机上查询。如在课程考核结束10日后查询不到成绩,可向学生所在学院(部)、教务处反映。
20. 学生成绩证明如何获得?
学生可持本人校园一卡通,到南区行政楼底楼的成绩自助打印机打印具有防伪功能的多种中英文成绩单和证明。
完整版参见附件。